- 潘何露;木仁;格根图雅;罗家香;向天飞;陈志;刘晓伟;徐文斌;
试验旨在探索刺梨果渣粉对长顺绿壳蛋鸡蛋黄及鸡胸肉中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试验选取96羽260日龄长顺绿壳蛋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羽。对照组(CK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EG_3组、EG_6组和EG_9组)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3%、6%和9%的刺梨果渣粉。试验期共8周,预试期1周,正式试验期7周。结果显示,各组蛋黄、鸡胸肉中均检出17种氨基酸。与CK组相比,EG_9组蛋黄谷氨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鸡胸肉组氨酸、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EG_3组鸡胸肉蛋氨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CK组蛋黄中检出18种脂肪酸,试验组检出19种脂肪酸。与CK组相比,各试验组蛋黄亚油酸、必需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α-亚麻酸和ω-3 PUFA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EG_6组的神经酸含量显著减少(P<0.05),十五烷酸、二十碳二烯酸和γ-亚麻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EG_9组的肉豆蔻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减少(P<0.05);EG_6组和EG_9组的油酸显著减少(P<0.05),EG_3和EG_6组的ω-6 PUFA含量显著增加(P<0.05)。CK组鸡胸肉中检出13种脂肪酸,EG_3和EG_9组检出11种脂肪酸,EG_6组检出12种脂肪酸。与CK组相比,各试验组鸡胸肉花生四烯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EG_9组的二十二碳六烯酸和ω-3 PUFA含量显著增加(P<0.05)。研究表明,长顺绿壳蛋鸡日粮中添加刺梨果渣粉的推荐添加量为3%~6%。
2025年08期 No.441 3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8K] - 李翠云;杨振波;杨东峰;杨振燕;秦卿;
试验旨在探究菌藻组合对鲢鳙鱼生长性能和养殖水体水质的影响。试验在大水面养殖条件下,选取体重为(41.35±0.50) g的鲢鳙鱼2 400尾,鲢鳙比例3∶1,随机分为对照组(CO组)、T1组、T2组、T3组共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0尾。各试验组每15 d在养殖水体中泼洒1次菌藻,其中T1组添加6.25 mL/L小球藻,T2组添加0.75 mg/L EM菌,T3组添加6.25 mL/L小球藻+0.75 mg/L EM菌混合液。CO组不添加菌藻。试验期90 d。结果显示,T3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各试验组成活率均显著高于CO组(P<0.05)。试验第45、第60、第75、第90天时,各试验组养殖水体总氮(TN)、总磷(TP)含量均显著低于CO组(P<0.05)。试验第45、第60天时,各试验组养殖水体高锰酸盐指数(COD_(Mn))显著低于CO组(P<0.05)。试验第30、第45、第60天时,T1组养殖水体氨氮(NH_3-N)含量显著低于CO组(P<0.05);试验第30天时,T2组、T3组养殖水体NH_3-N含量显著高于CO组(P<0.05),试验第45天时显著低于CO组(P<0.05)。试验第30天时,各试验组养殖水体硝酸盐氮(NO_3-N)含量显著低于CO组(P<0.05)。试验第15天时,T2组和T3组养殖水体亚硝酸盐氮(NO_2-N)含量显著低于CO组(P<0.05)。研究表明,小球藻和EM菌对鲢鳙鱼养殖水体具有良好的净化作用,且小球藻和EM菌协同净化效果强于单一菌藻,即两者协同能够更好地降低养殖水中TN、TP、NH_3-N、NO_2-N的含量及COD_(Mn)。
2025年08期 No.441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4K] - 刘政宇;李孝涵;张宝刚;王滔;王杰;朱弘焱;田玉民;苏玉虹;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能量蛋白水平饲料对大骨鸡公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为大骨鸡育肥的饲养管理提供参考。将同一批孵化所获笼养大骨鸡公鸡雏鸡根据饲喂不同能量、蛋白水平日粮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各组均使用商品雏鸡配合饲料育雏至6周龄。处理A组在育肥前、后期均饲喂高能量、高蛋白水平日粮;处理B组在育肥前期饲喂低能量、低蛋白水平日粮,后期饲喂高能量、低蛋白水平日粮;处理C组为对照组,在育肥前、后期均饲喂低能量、低蛋白水平日粮。结果显示:12周龄末,处理A组大骨鸡公鸡体重显著高于处理C组(P<0.05);20周龄末,处理A组大骨鸡公鸡体重极显著高于处理C组(P<0.01)。试验期间各组大骨鸡公鸡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育肥前期,处理A组大骨鸡公鸡料重比显著低于处理C组(P<0.05)。育肥期间,处理A组、处理B组大骨鸡公鸡成活率显著低于处理C组(P<0.05)。各组大骨鸡公鸡全净膛率、翅膀率、腿肌率、胸肌率、皮下脂肪厚差异均不显著(P>0.05);处理B组大骨鸡公鸡半净膛率显著低于处理C组(P<0.05),处理A组、处理B组大骨鸡公鸡腹脂率、皮下脂肪宽极显著高于处理C组(P<0.01),处理A组大骨鸡公鸡屠宰率显著低于处理B组、处理C组(P<0.05)。各组大骨鸡公鸡胸肌和腿肌肉色、剪切力、滴水损失率、pH值差异均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饲喂高能量、高蛋白水平日粮可提高大骨鸡公鸡增重性能,但体脂率高、成活率低;低能量、低蛋白水平日粮会降低大骨鸡公鸡增重性能,但体脂率低、成活率高。日粮的能量和蛋白水平对大骨鸡肉品质影响较小。
2025年08期 No.441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2K] - 江剑波;强艳芳;庞骋思;谭明旺;李祖春;吴永升;马敏;
试验旨在探究青贮玉米、超敏蛋白复合酶单用、联用对蛋鸡产蛋性能、蛋品质以及血清抗氧化、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230日龄产蛋性能及体重相近的三黄鸡1 2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只鸡。对照组(CK组)饲喂基础日粮,T1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超敏蛋白复合酶600 g/t,T2组饲喂20%青贮玉米+80%基础日粮并添加超敏蛋白复合酶600 g/t,T3组饲喂20%青贮玉米+80%基础日粮。试验期56 d。结果显示,T2组试验蛋鸡的产蛋率和合格蛋率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料蛋比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T2组蛋壳强度、蛋白高度、哈氏单位、蛋壳厚度、蛋黄比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蛋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T3组和CK组(P<0.05);T1组蛋黄比率显著高于T3组和CK组(P<0.05)。T1组、T2组蛋鸡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CK组(P<0.05),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显著高于T3组和CK组(P<0.05)。T1组、T2组蛋鸡血清钙(Ca)含量显著高于CK组、T3组(P<0.05),血糖(GLU)含量极显著低于T3组、CK组(P<0.01),总蛋白(TP)、白蛋白(ALB)含量显著低于CK组(P<0.05)。T2组血清磷(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研究表明,超敏蛋白复合酶600 g/t、20%青贮玉米与80%基础日粮联用可有效提高蛋鸡的产蛋性能和蛋品质,对蛋鸡健康养殖产生积极影响。
2025年08期 No.441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1K] - 韦云勇;王梦然;刘宏祥;沈佳佳;高风;程光平;麻艳群;
试验旨在通过研究陆基圆池循环水条件下不同投饲率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血脂水平及肝脏抗氧化、免疫功能和组织结构的影响,探究大口黑鲈的适宜投饲策略。试验选择体重为(23.31±1.25) g的大口黑鲈为研究对象,按照投饲率随机分为4组(1.5%组、2.5%组、3.5%组和4.5%组),每组设两个重复,每个重复饲养在1个试验池中,每池放养3 660尾(73尾/m~2)。暂养7 d后,每池随机抽取30尾鱼测定体重,计算各组平均日投饲量。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与1.5%组、2.5%组相比,投饲率为4.5%可显著提高大口黑鲈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的含量(P<0.05)。与1.5%组、4.5%组相比,投饲率为2.5%、3.5%可显著提高大口黑鲈肝脏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投饲率为2.5%可显著提高大口黑鲈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0.05)。与4.5%组相比,投饲率为2.5%可显著提高大口黑鲈肝脏溶菌酶(LZM)活性(P<0.05),投饲率为1.5%、2.5%可显著提高大口黑鲈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5),投饲率为1.5%、2.5%、3.5%可显著降低大口黑鲈肝脏丙二醛(MDA)含量(P<0.05)。与1.5%组、2.5%组相比,投饲率为3.5%、4.5%可显著提高大口黑鲈肝细胞长径、短径和胞核直径及空泡面积比,显著降低胞核面积比(P<0.05);与1.5%组相比,投饲率为3.5%、4.5%可显著降低大口黑鲈肝细胞细胞核数量(P<0.05)。肝脏组织切片显示,随着投饲率提高,大口黑鲈肝脏脂肪蓄积逐渐增多,当投饲率达到4.5%时,肝细胞肿胀和脂肪空泡化较为严重。研究表明,2.5%~3.5%的投饲率有助于提高大口黑鲈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以及维持肝脏组织结构的完整。
2025年08期 No.441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