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艳珍;李平平;杨文;李金见;杨叶眉;杨星莹;李莎;杨卫;
研究旨在探讨添加不同菌液对饲料桑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先通过对比不同添加量(5%、10%、15%、20%、25%)的12株菌株(贝莱斯芽孢杆菌CF-HBSC-Z-PCA、贝莱斯芽孢杆菌CF-C-050Y-9、地衣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CF-LJ-1-2、植物乳杆菌CF-LJ-4-2、札氏乳杆菌、膜毕赤酵母CF-B102-1-M、酿酒酵母CF-B7-3-M、梅岐酵母、枝孢、黑曲霉1、黑曲霉2)菌液发酵饲料桑的粗纤维含量,在4个菌种类型各选择1株发酵效果最佳的菌株进行后续最适添加量筛选。之后根据最适菌株的最适添加量配制混合菌剂,与未添加菌剂的对照组(添加100 mL纯水)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最适合饲料桑发酵的菌种及菌液添加量分别为:膜毕赤酵母CF-B102-1-M 15%、枝孢5%、植物乳杆菌CF-LJ-4-2 15%、贝莱斯芽孢杆菌CF-HBSC-Z-PCA 20%。与对照组相比,饲料桑经混合菌剂发酵后粗纤维含量显著降低(P<0.05),粗脂肪、粗蛋白、氨基酸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发酵可使饲料桑的品质得到改善。
2025年06期 No.439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7K] - 仇会桐;刘宇明;白桦;程玉;李明;费东亮;刘艳霞;马鸣潇;
试验旨在探究彼得潘(Peter Pan,PPAN)在中华蜜蜂幼虫中的功能。试验通过构建原核表达质粒并诱导蛋白表达,得到PPAN原核蛋白;借助PCR技术对PPAN基因进行扩增,并将扩增产物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GEX-4T-1-PPAN并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 (DE3)感受态细胞中。通过SDSPAGE分析优化目的蛋白诱导表达条件,并进行Western-blot鉴定。结果显示,在大肠杆菌中,PPAN蛋白以包涵体形式成功表达,蛋白的最佳诱导条件为诱导温度28℃,诱导时间8 h,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浓度0.5 mmol/L,扩增得到的PPAN基因片段大小为1 146 bp,编码蛋白的分子量为70.6 kDa。研究表明,试验成功构建PPAN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实现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为后续探究PPAN蛋白对中蜂囊状幼虫病毒(CSBV)复制的影响奠定了一定基础。
2025年06期 No.439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8K] - 易洁;罗颖;李成燚;向军;谭素琼;杜德燕;
试验旨在评价无针注射器接种猪肺炎支原体(Mhp)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研究先开展无针注射不同佐剂疫苗的安全性试验,选取14~21日龄健康易感猪10头,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头猪,分别免疫Mhp油佐剂疫苗SY202401、水佐剂疫苗SY202402,接种剂量为0.2 mL/头,之后连续观察1周。之后选取14~21日龄健康易感仔猪45头,随机分为9组,每组5头猪,分别从不同佐剂类型(油佐剂疫苗SY202401、水佐剂疫苗SY202402及生理盐水)、注射方式(无针注射与有针注射)以及免疫剂量(单次注射与连续3次注射) 3个维度开展效力评价。结果显示,使用无针注射器接种油佐剂疫苗SY202401 72 h后,有4头试验猪接种部位出现直径1~3 cm的明显包块;免疫接种7 d后,包块逐渐消散吸收。而水佐剂疫苗SY202402组所有试验猪在整个观察期内均无明显的红肿、溃疡、化脓、结节。免疫后第14天,A组(无针注射油佐剂疫苗SY202401 0.2 mL×3次)试验猪血清Mhp抗体水平稍高于B组(无针注射水佐剂疫苗SY202402 0.2 mL×3次)。免疫后第35天,B组试验猪血清Mhp抗体水平极显著高于F组(有针注射水佐剂疫苗SY202402 1 mL)(P<0.01),A组试验猪血清Mhp抗体水平极显著高于C组(无针注射水佐剂疫苗SY202401 0.2 mL)(P<0.01),B组试验猪血清Mhp抗体水平极显著高于D组(无针注射油佐剂疫苗SY202402 0.2 mL)(P<0.01)。采用不同佐剂类型、注射方式、免疫剂量注射Mhp疫苗对试验猪平均日增重的影响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无针注射器接种Mhp水佐剂灭活疫苗安全性高,免疫效果优于传统有针注射,且可减少疫苗用量,降低生产成本,建议进一步推广并验证其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2025年06期 No.439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9K] - 俞晖;陈海恩;苏绮玲;黄怡丹;吴江;康恺;
试验旨在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敲除猪睾丸(swine testis,ST)细胞系Beclin1基因,构建自噬基因敲除细胞株,为后续研究自噬在ST细胞增殖过程中与其他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奠定基础。根据CRISPR/Cas9靶点设计规则,设计特异性靶向Beclin1基因第1个外显子相关序列的sgRNA,构建pLV3-U6-MCS-sgRNA重组质粒。测序鉴定后将重组质粒转染至ST细胞中,使用嘌呤霉素筛选及有限稀释法获得单克隆细胞株,采用Western blot法鉴定细胞Beclin1敲除效果。结果显示,经过CRISPR/Cas9系统处理后,筛选获得了ST敲除Beclin1稳定细胞株。与原始ST细胞株相比,B组敲除Beclin1稳定细胞株中未检出Beclin1蛋白质的表达。研究表明,试验成功构建了Beclin1敲除的ST细胞株,为Beclin1功能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
2025年06期 No.439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2K] - 田启会;刘雅莉;杨明轩;龙亚丽;张勇;
试验旨在基于乙二醛酶1 (GLO1)代谢途径,研究甘草成分18β-甘草次酸(GLA)联合5-氟尿嘧啶(5-Fu)对Lewis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为小动物临床中肺癌的治疗提供参考。试验采用体外培养Lewis肺癌细胞,使用生长至对数生长期的细胞进行试验。试验设Control组、5-Fu组、GLA组以及5-Fu+GLA组,各组细胞铺在96孔板中,过夜贴壁后Contro组常规培养,各试验组分别加入0.5 mg/L 5-Fu (5-Fu组)、50μmol/L的GLA(GLA组)以及0.5 mg/L 5-Fu+50μmol/L GLA (5-Fu+GLA组),每组5个复孔。试验通过CCK8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Lewis肺癌细胞增殖率、凋亡率,ELISA检测代谢产物甲基乙二醛、D-乳酸的相对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GLO1蛋白荧光表达水平。结果显示,Control组细胞形态较规则,大小比较均一;GLA或联合5-Fu干预后,细胞变圆变亮,并出现皱缩。与Control组相比,GLA组细胞增殖率显著降低(P<0.05),5-Fu组、5-Fu+GLA组细胞增殖率极显著降低(P<0.01)。与Control组相比,GLA干预后细胞甲基乙二醛相对表达水平极显著提高(P<0.01),D-乳酸相对表达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5-Fu组细胞甲基乙二醛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与5-Fu组相比,5-Fu+GLA组细胞甲基乙二醛相对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5),D-乳酸相对表达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与Control组相比,GLA干预后细胞GLO1蛋白荧光表达水平明显降低,5-Fu组无明显变化,联合GLA干预后细胞GLO1蛋白荧光表达水平降低最明显。研究表明,GLA可以抑制GLO1酶活性,并促进5-Fu对Lewis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2025年06期 No.439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3K] - 刘宇明;许大伟;马鸣潇;李明;
为了筛选可以调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复制的宿主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研究通过PRRSV感染Marc145细胞后24、48 h收集样品,利用华大基因第二代测序平台进行全转录组测序分析,筛选出病毒感染后显著变化的lncRNA候选分子。经初步验证后选择LTCONS_00092659 (命名为NRPL),采用敲低和过表达NRPL的方法观察其对PRRSV复制的影响。结果显示,敲低NRPL可明显抑制PRRSV复制,而过表达NRPL则明显促进病毒复制。研究表明,lncRNA-NRPL在PRRSV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提示NRPL可能成为开发抗PRRSV感染疗法的新宿主靶标,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防治提供了潜在的治疗靶点。
2025年06期 No.439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0K]